立青為社會立久大之基礎 by 張維安(75年度研究論文獎學金得獎人,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)

通常替一個基金會十年這麼重要的日子寫文章的人,不是德高望重,就是要身居要津,最少也要才高識廣。基金會要我寫一篇紀念性文章,本來我是沒有資格的,但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基金會,我以一個曾經是「受獎人」的位置,站在「社會學人」的角度也能講幾句話,未嘗不是基金會的一個特色。 基本上,我認為這個基金會所做的努力是無私而長久的,從所獎助的項目來看,包括化學、材料、建築、公共衛生、法律、社會、政治、外交 ……等二十幾種研究所生,分布的廣度非常的廣,從基礎的科學到人文社會的面向。據我所知,受獎的論文種類也是基礎理論與實用性關懷論文同時並重。遠遠超過化學的事業獎助化學的研究生的本位主義,也超過問題解決式的「實用性格」的努力。因此我認為「立青文教基金會」是一個要為社會立可大可久之基礎的基金會,是一個具有企業家眼光與胸襟的基金會。

長時期以來人們充分了解,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聯,社會的健全與否與企業的前途有不可分割的關係,但是一般說來,企業對社會的要求多於他對社會的貢獻,他們要求社會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、優秀的勞動力、良好的治安環境,甚至於要求提供技術的創新和移轉,否則就要出走,好像是社會太對不起他們了。一般企業除了納稅之外,覺得已對國家社會盡了責任,能夠再出力為社會立可大可久之基礎的,相對的是比較少。但是亞洲化學卻是其中例外的例外,不但對社會有計劃的回饋,而且還從基礎面來建設,不分學科只是要求優秀,尤其難得的是基金會並沒有要求受獎者對公司或基金會的直接回饋。這種基礎性的獎助,通常不易看到發展,而且他的影響也不只對回饋的基金會有意義。因此,我認為能在這方面對社會來貢獻,除了要有無私的胸懷外,還要有長久的眼光。

作為一個曾經是這個基金會的受獎人,在這個紀念基金會十年的機會裡,一方面肯定基金會過去這些年來的努力與成就,立青 - 為國家社會的年輕一輩立基礎,也為國家社會立基業;另一方面更期許其他的企業家,能夠一起來建設我們社會可大可久的基礎。